拓培猎头网_知名的广州猎头公司
拓培茂名猎头网_茂名猎头公司导航菜单
图片
图片
文章正文
占豪:习总“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”说给谁?
   2014-09-11 17:19:49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
9月9日上午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,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。习总参观北师大时,从展台上拿起一本课标书翻看。听说语文、历史、思想政治三门课标是全国统一,习总说了一句话在网上引起了很大共鸣。


习总说:“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,‘去中国化’是很悲哀的。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,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。”


习总这句话之所以引起很大共鸣和轰动,原因是过去数年,我国基础教育的语文课本的一些修改,引发了多轮社会争议。为了能对此有一个清晰的认识,我们不妨来罗列部分争议话题:


一、2005年,《狼牙山五壮士》被从语文教材中删除。


据2005年的新京报报道,上海市教材编写组主编徐根荣对记者是这么说的:“在新的上海市二期课改语文教材中,《狼牙山五壮士》被正式删除。除了上海市的新语文教材,目前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课本也删除了《狼牙山五壮士》的内容。”


徐根荣认为,当时选择《狼牙山五壮士》这篇文章是为了弘扬革命英雄主义,如今把《狼牙山五壮士》从新课本中删除也是现代社会的需要。徐根荣说,现在社会以多元化为主,学生们需要更多更新鲜以及种类丰富的知识,过去单一以革命战争题材为主的文章结构就与学生们的思想脱节。所以,要将《狼牙山五壮士》删除。


二、2010年,北外副教授丁启阵在博客中发文《我赞成把朱自清《背影》从语文课本中删去》,引发网友激烈争论。在博文中,丁启阵教授力挺了民意测验中,中学生不喜欢《背影》的主要理由是文中的父亲违反了交通规则。

  

三、2013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,鲁迅的《风筝》退出了课本,取而代之的是史铁生的《秋天的怀念》。此后,网络上出现了“鲁迅作品全面退出教材”的消息,引发一轮争论。


四、上海小学一年级2014新教材删除了全部8篇古诗词。


近些年,中小学教材经过不断调整,很多诸如《狼牙山五壮士》这样的具有革命色彩的文章都被删除了。理由和上述上海教材编写组的那位徐根荣说得差不多。


那么,这样的文章该不该删呢?是不是真的删除就是现代社会需要呢?是不是这样的文章真的不合时代了呢?


占豪认为,这种历史和教育意义都非常强的文章不但不应删除,还应作为教书育人的重点内容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原因有二:


一、抵抗外敌入侵的民族英雄主义精神应大力颂扬和弘扬。


《狼牙山五壮士》是描写中国普通战士英勇抵抗日本入侵的故事。这种故事,其教育意义非常大,文章会让我们时刻记住,面对入侵一定要奋起反抗,宁死也决不能作亡国奴。如今,虽为和平年代,但我们决不能乐而忘忧,决不能忘记中国的屈辱史和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伟大历史。只有这样,中华民族才不会重蹈覆辙。


如此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,岂会因时间变迁而发生改变?岳母刺字历经近千年,至今仍脍炙人口,这是为什么?作为教育者,竟会说这些曾经真实发生过、现在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文章不合时宜了,这得多么荒谬无知呢?教育者如不知该向自己下一代传递什么样的精神力量,还有什么资格当这人民教师?不如回家抱孩子更合适。不,抱孩子也不能抱,会影响下一代,卖个红薯什么的挺合适。


二、“吃水不忘网挖井人”的感恩精神应铭记于心。


我们今天的生活是怎么来的?是千千万万个“狼牙山五壮士”的先辈们抛头颅、洒热血换来的,他们用自己的生命、血肉铺成了中华民族崛起之路。作为后辈,我们不应忘记他们。《狼牙山五壮士》纪念的不仅仅是那五位壮士,而是在纪念千千万万个为挽救中国而牺牲了先辈们。


作为教育者,竟认为弘扬先辈的革命英雄主义不合时宜,与时代脱节,这种思维实在让人无法理解。如我们连挽救了中国的英雄先辈们都能忘记,和忘记父母恩有什么区别?吃水不忘挖井人,我们不但应该弘扬先辈们的英雄主义精神,还应该告诉孩子们,正是我们英雄的先辈们用不怕流血牺牲、不怕死的精神,才换回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,我们怎能忘记他们?不但不能忘记,还应向自己的后代继续传颂他们的英雄事迹,我们不但应该继承这种伟大精神,还应心存感恩之心向他们的伟大牺牲致以最崇高的敬意。


然而,编辑教材的那些“砖家们”,竟认为这是时代的需要,竟认为刘翔、桑兰这样的运动员比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们更值得讴歌。对这样的人,是说他们无知呢还是说他们心存歪念呢?先辈们是用生命捍卫国家民族的利益,他们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。刘翔现在在干什么呢?在恶炒娶了富二代的老婆。看到这样的景象,难道你们不觉得你们在害自己下一代吗?


至于北外副教授建议删除朱自清的《背影》实在不值一驳。关键是这位的理由更是雷人,竟然说是因为“违反交通规则”。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说,如果散文、诗词都非要用这种理由来鸡蛋里挑骨头,那天下哪还有美文?


鲁迅或其他的一些文章是否该从课本中删除呢?个人认为,特别经典的仍不应删。譬如《孔乙己》、《祥林嫂》这样的文章能删吗?教材文章当然可适当调整,但绝不能拿次品换优质品。我们教育下一代,不是以文章写的早晚来衡量的,而应以文章的质量和教育意义来作为衡量标准。


上海删除教材中的古诗词更是莫名其妙。中国古诗词文字优美、通俗易懂、朗朗上口,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这栋摩天大厦顶上的那颗最亮的明珠,是中华文化远远优于西方文化的最佳证明。孩子从小多读多背古诗词,不但可提高文化修养、陶冶情操,更能提升青少年的胸怀、志向,还能丰富孩子们的情感。诗言志,词抒情,看看唐诗宋词,那都是中华历代精英基于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,并发挥出伟大的创造力而留下来的精华中的精华。这样历经数千年发展出的璀璨文化,作为教育工作者竟不主动去传给下一代,这是有眼无珠还是暴殄天物?


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周杰伦的一首歌词《蜗牛》竟成了教材中的内容。老实说,这首歌词写得还不错,但与唐诗宋词比起来可就有天上地下之别了。那个慢慢向上爬的蜗牛,与“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 ”、“三更灯火五更鸡,正是男儿发愤时。黑发不知勤学早,白首方悔读书迟”相比,谁更好背诵?哪个更能让人铭记于心?哪个更能催人奋进?哪个更能陶冶情操、舒展胸怀?如果连这个都搞不清楚,有什么资格去编写教书育人的教材?卖个烤红薯不挺好吗?


为什么近些年会出现上述这些怪现象?根本原因在于,改革开放后,一些人的思想过于单薄和缺乏自信,在对西方文化的吸收中,完全不加甄别和筛选,结果西方优秀文化吸收不多,倒是垃圾文化吸收不少,结果被洗脑了。脑袋被西化了,他们就会认为中国的革命精神是不合时宜的,是不利于与外国友人交往的。在他们看来,如果这些会让友邦不爽的文章换来友邦惊诧,他们就会觉得中国和西方世界脱节了,就没办法与世界接轨了。于是乎,我们看到近些年历史虚无主义、洋奴思想的泛滥。这些人,不但自己臆想西方的所谓“好”,还会将这些臆想流毒传给另外一些人。其结果是,很多青少年因受到这些不良影响以歪就歪,搞得近些年不少青少年的思想浅薄、浮躁,对社会和自己都不负责任。


我们知道,近代历史上西方在对其他国家殖民时,首先就是灭其历史,断其文化,然后再强制性地让对方弃其文字。通过教育、宣传,他们就能达到对殖民地彻底奴役的目的。两百年来,西方之所以未能征服中国,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历史文化太过丰厚,根基扎得太深。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最终打败侵略者,如今处于崛起进程当中,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中华深厚文化底蕴滋养了我们的先辈,并让他们终于带领中华民族走出漩涡和淤泥。


可是,在21世纪的今天,我们的一些教育工作者、我们的精英,竟然越来越意识不到这一点,脑袋竟彻底西化了。这,让人觉得非常悲哀。个人被西化也就算了,可他们还要祸害下一代,这就是造孽了。


习总那句“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,‘去中国化’是很悲哀的。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,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”是说给谁的?首先就是说那些脑袋被西化的教育工作者,其次就是说给那些脑袋被西化的非教育工作者。


“去中国化”是很悲哀的不但是说古诗词和散文被从课本中删除,也说那些长期缺少民族自信、崇洋媚外者。这种悲哀,不仅仅是社会的悲哀,更是个人的悲哀。而习总提出“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,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”的要求,正是要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用传统文化武装我们的下一代,让他们的大脑不再具有那种西化的大脑,不再重复不知道祖宗是谁“去中国化”的悲哀。


文章虽然批评那些崇洋媚外、数典忘祖者,但不能忘记在教师节向辛劳的教育工作者们致以崇高敬意,道一声辛苦了!

浏览 (686) | 评论 (0) | 评分(0) | 支持(0) | 反对(0) | 发布人:carmen
将本文加入收藏夹
访问统计